《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自3月1日實施以來,環保部門立案處罰大氣環境違法行為518起、處罰金額1026萬余元,城管部門立案442起、處罰金額194.37萬元,違法單位及違法行為全部予以曝光。(人民網8月6日電)
近年來,有關大氣污染的話題在坊間熱度不減,究其原因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大氣污染也“高速發展”,并已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北京的“優良天”占總天數約4成左右,刺眼的數字再一次給環保部門敲響警鐘,嚴查嚴處,為大氣污染防治罩上“金鐘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根據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登臺”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果,立案千余起,處罰金額千萬余元,無疑彰顯了《條例》的威嚴和震懾力,給大氣污染者沉重的打擊,為大氣污染防治罩上了“金鐘罩”,群眾無不拍手叫好。然而,一串串耀眼的數字只是治理大氣污染一個良好的“起跑”,如何“保持體力”,時刻以百米沖刺的精氣神跑好這場“馬拉松”,仍是后續需關注和考慮的問題。
治理大氣污染,與時俱進的制度建設是前提保障。從《條例》的威懾力我們可以看出,良好的法律制度是防治大氣污染的“包青天”,只要排污排氣不合格,就會被“判刑”。其實,治理大氣污染可以“軟硬皆施”“剛柔并濟”,在嚴查嚴處違法行為的同時,挖掘排氣排污防治措施做得好的“綠色企業”,并予以通報表揚,不失為治污長跑的“助跑神器”;另外,保持高強度的執法力度是防治大氣污染的關鍵。
習近平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倳浺褳榇髿馕廴痉乐沃赋龇较?,只要持之以恒更新制度,保正執行力度,呼吸綠色空氣不是夢。(文/文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