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落實“兩集中、兩到位”是四川省開展正風肅紀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四川省將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作為正風肅紀要解決的9大問題之一,下猛藥、出重拳,強化治理,進一步形成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來源后:《四川日報》)
當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四川在開展“正風肅紀“將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作為。通過建章立制,讓行政權力得到最經濟、最簡潔地有效行使,進一步形成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筆者認為,夯實“正風肅紀”讓官員特權無所遁形。同時,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
大家都知道,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是其重要保障。而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就是要依法行政,這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有效解決的問題。然而,部分地方存在的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規范,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仍是層出不窮。
當然,前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指出,要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對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困難,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切實把黨和政府為他們脫貧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同時,“權系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對前者認識不清,在運用上也極易造成“跑偏”,“錯位”,也勢必造成行政行為不規范,行政效率低下等現象。要讓行政審批管理中的權力被管住、受約束,就得給制度之籠設計好一個能夠鎖住的口子,讓權力能夠被關進去。讓制度就能夠約束住權力,確保它不被濫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制度的功效和威力。
由此可見,依法行政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行政行為不規范問題,這既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有效舉措,也是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要求和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更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程階段的必然要求。從而有效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管理。
總而言之,正風肅紀就要讓權力“進籠”,四川的做法無疑開了個好頭。而要從根本上規范行政行為,還必須強化制度保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上緊領導干部思想上的“發條”,讓權力得到有效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