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感情是一個非常本質的東西,帶著感情做事,那是一種溫暖,群眾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根本要義,生動詮釋了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方法論。我們踐行群眾路線,就是要始終牢固群眾觀點,走進群眾,融入群眾,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服務群眾,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四川日報2014-8-6)
領導干部就是人民公仆,服務人民是公仆的天職。而評判領導干部是不是人民公仆的最高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人民滿意。在十八大旗幟的引領下,如何在新時期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公仆,是每位領導干部要切身履行的這職責。
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干部只有貼近群眾,才能帶領群眾,才能引導群眾,只有對群眾充滿感情,才能得到群眾擁護和支持,這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前提。
這幾年,四川自然災害頻發多發,恢復重建、發展振興的任務十分繁重;作為全國第二大藏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反分裂斗爭形勢復雜,扶貧攻堅任務艱巨。黨員干部主動走近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與群眾一起苦、一起干、一起過。以堅強的黨性和優良的作風,與人民群眾一起抗擊災害、共克時艱、奪取勝利。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利益,注重在衣食住行等民生工程上下功夫,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等幫扶救助工作上多努力。只有這樣,黨員干部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黨員干部要把堅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眾,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眾,用平等的心態聯系群眾,有意識地縮短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用群眾熟悉的語言跟群眾交流,不在群眾面前打官腔、擺官架子,讓群眾說心里話、提好建議,認真聽取群眾心聲,深入了解群眾期盼,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
要把群眾當作是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廣開言路、傾聽民意,了解群眾所思、所盼,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體察民情,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中建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