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凌晨三點鐘,從北京黃村和河北固安火車站出發前往上海、廣州方向的貨運列車開出,這標志著連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的電商列車正式開動。這也標志著今年7月1日出版的全國鐵路新列車運行圖中的京、滬、廣、深四地的三對六列電商列車正式亮相完畢。(08月06日中國經濟網)
這幾年,電商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郵政包裹、鐵路行李包裹由于最后一公里問題沒有解決好,快運基本上是走汽車運輸、飛機運輸。如今,排名前4的電商加盟電商專列,實際上是看中了鐵路運輸成本低的市場優勢。
新聞采訪還算比較細致,背景材料里交代了“早在高鐵之前鐵路已經有了‘行郵專列’,即通過鐵路運輸物流及郵政的郵件。
快運為什么在有“行郵專列“的時代沒有選擇鐵路?個人認為有2點:一是鐵路沒有做好從車站到家這段距離的“門到門”服務,顧客自己開車來車站提貨,確實沒有到樓下拿快件方便、舒服。二是快件的用戶比較零散,用汽車運比較靈活,用飛機運比較快,而走鐵路要好多噸才能裝車,鐵路運量大這個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現在為什么選擇鐵路?應該說是因為有了三個方面的比較優勢。第一,運量大。據了解,目前國內火車每個車皮載重量在40噸至60噸,每個車皮可載約4萬個快件。而一輛汽運貨車的載重量為5噸,一架737飛機的最大載重量為15噸。一輛電商專列的運輸量相當于200輛貨車,或者70架飛機的運力。第二,鐵路運輸很準時,受氣象影響比飛機和汽車都小。第三,鐵路運輸比較安全,汽運交通安全風險很大,鐵路運輸有安全保障。
運輸市場到了細分市場的時代,快遞業的高速發展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需求日趨明顯,用火車運快遞在中等距離上是有優越性的,短距離適合用汽車,遠距離適合用飛機。目前“航空運輸能力難以滿足整個快遞業的需求,利用鐵路來運輸快遞自然而然就誕生了。企業有需求,鐵路能提供這個服務。企業、行業協會及政府部門共同促成了這次合作。”
在市場上只有保持優勢、發揮優勢才能生存下去。按照路總計劃,上述三對六列電商專列將采用特快旅客列車的速度,專門運輸網絡購物商品,并逐步形成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中西部地區的快遞鐵路運輸網絡。在運輸快遞類型上,電商專列也并非只運輸電商快件,其它各大快遞公司的非電商快件也可以運輸。
在人工工資上漲、物價降不下來的時期,企業想著各種辦法降低成本開支,在市場中誰的成本低,商家就選擇誰,成本低的優勢才是“王道”!與其說是電商選擇鐵路,不如說是選擇了鐵路的運輸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