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路并進 ——長白山森工集團汪清林業分公司轉型發展紀實 潘晶 記者 王勝男 發展綠色苗木、培育林下中草藥、開發蘭家大峽谷旅游資源……近年來,長白山森工集團汪清林業分公司著力轉型發展,以三項產業為支撐,走出了一條企業職工共富、林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一) 汪清林業分公司把綠化苗木產業作為集團經濟轉型的戰略抉擇,著力發展“林苗一體化”。在不影響林木生長的前提下,在培育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中同時套種、間作市場前景好、經濟價值高的園林綠化苗木或3至4年生種植用苗木,實行林苗間作、合理栽植、立體經營、綜合利用。從生產伐倒木向經營活立木過渡,職工從伐木工人轉變成為園藝工人。 在短短兩個月里,汪清林業分公司采取職工獨資、合作社經營、“職工+農戶”等經營方式,成立股份制綠化苗木合作社15個,從事綠化苗木栽植的職工戶數達到177戶,平均每戶栽植苗木9167株、種植面積22.1畝,共栽植綠化苗木162萬株。每個合作社吸納1至2名特困戶,扶持他們創業,變“輸血”為“造血”,架起了引領職工轉崗再就業、帶動困難職工共同致富的橋梁和紐帶。 不斷規范和擴大綠化苗木產業規模,是汪清林業分公司的發展目標,目前,已在汪清縣柳樹河村新置土地18公頃,計劃栽植近十余種城市綠化苗木和彩葉苗木,預計到2017年,全公司栽植綠化苗木總規模將達到122萬株。 (二) 廣袤的百里林海賦予了這片土地豐富的林下資源。轉型發展期,汪清林業分公司將長白山現代中藥健康產業確立為支柱產業,先后成立了中藥材產業協會、中藥材有限公司,科學規劃中藥產業發展目標。 林下參、穿地龍、白鮮皮、返魂草、薇菜、赤芍,確定6項主打品種后,又與國藥集團合作建立了林下參10公頃、返魂草3公頃、穿地龍1公頃、白鮮皮1公頃、薇菜1公頃的種植示范基地。成立了長白山中藥材協會板藍根分會、中草藥公司,建立了野生靈芝基地、返魂草種植基地、藍靛果采摘培植基地等7個基地,建設人工仿野生松杉靈芝基地4公頃、林下參種植基地23.5公頃。 汪清林業分公司注重科技投入,在引入專家為干部職工培訓的同時,與延邊大學農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老師進行合作,欲在大荒溝林場種植豬苓。 采取公司、基地和職工群眾三方面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經營模式,拿出100萬元創業扶持資金借款,積極引導職工群眾種植中藥材。大荒溝林場黨支部書記王福增一次性投入3萬元,帶領14名職工開展了仿野生靈芝種植。在他的示范作用影響下,全場燃起了種植中草藥的熱情;金蒼林場創業戶謝遵強在林場的幫助下,建起300余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培植3萬袋靈芝菌,長勢喜人,吸引了客商前來訂購。在他的帶動下,金蒼林場現有6戶職工從事仿野生松杉靈芝種植,預計年收入將達到20萬元以上…… 如今,該公司已規劃野生松杉靈芝9150公頃、人工促進繁育松杉靈芝489公頃、藍靛果2302公頃,中藥健康產業粗具規模。計劃到2017年將野生松杉靈芝擴繁至15000公頃、人工促進繁育松杉靈芝擴繁至1252公頃、藍靛果擴繁至6800公頃;建設返魂草基地500公頃、人工仿松杉靈芝基地20公頃、藍靛果基地600公頃。 (三) 生態旅游業是汪清林業分公司轉型發展的第三條路徑。近年來,隨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蘭家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這一“世外桃源”逐漸成為延邊旅游新亮點,“南觀天池,北游蘭家”受到越來越多旅游愛好者的追捧。汪清林業分公司適時開發“山下”資源,整合自然景觀資源,培育生態旅游業,打造汪清林業分公司經濟增長第三極。 蘭家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汪清縣東部,長白山脈老爺嶺北麓,地處兩?。质?、黑龍江?。┤h市(汪清縣、琿春市、東寧縣)交界,共有三個景區,分布于汪清林業局蘭家林場、金溝嶺林場、地陰溝林場、浪溪林場,經營面積為10972公頃。2013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以“原始、古樸、天然、神奇、神秘”著稱。 舉辦攝影展,讓更多人認識蘭家風光;建設“村村通”公路,打開“世外”蘭家的迎客大門;挖掘歷史遺留故事,再度塑造蘭家的人文神秘之美……一個個規劃、舉措,將使未來的蘭家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資源,開發成有足夠接待能力的新興旅游資源,成為林業經濟增長的第三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