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辦案人員震驚的是,當地一些單位領導不僅用公款送錢,甚至還召開黨組會議,討論給縣委書記和縣長送錢的具體數額,然后按當地潛規則,一般由兩名領導干部去送,其中一人進縣委書記的辦公室,另一人則站立于門外,進去的領導干部出門時再用手拍一拍空口袋,以示“利是”已送出。(新華網,1月11日)
中國素來是禮尚往來之邦,這在社會交往中也成了必要的一環。但是有的黨員干部將這種私底下的交情帶入工作當中,甚至為了推動工作等動用了集體財產去行賄,著實令人瞠目結舌。
近日曝光的一些單位領導不僅用公款送錢,甚至還召開黨組會議,討論給縣委書記和縣長送錢的具體數額。集體行賄前先開會,試問有沒有必要如此創新? 有的單位在開展工作時候常常沒有思路,消極怠工,為何在行賄這種違紀違法方面卻如此有手段?如此有辦法?如此得心應手?
“來而不往非禮也”“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也就被這些貪腐分子冠冕堂皇地提在了口頭上,放到了行動中,干出了一些有損干部形象、有損人民利益的罪惡勾當。此種罪惡現象如同瘟疫迅速蔓延,造成了打拼入官場、經營好官場的一系列潛規則。讓很多人“未進官場早染病”,或者是“經營官場病不輕”。領導要除“病”須破“潛規則”。
中國式潛規則亟待破解。曾經南昌航空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國炎,打一個招呼,就能把主任科員變副處長、科長變處長,非正式在編的人也能聘上副總經理。當然,每次“打招呼”之前的“關照金”總是不會少的。
筆者認為,集體行賄如此冠冕堂皇,主要原因在于黨政機關一把手沒有真抓實干,對于干部紀律往往是掛在嘴上,流于形式,對于干部“私交”等缺乏管理,正是因為如此,才產生了集體行賄這樣的鬧劇。所以,主要領導抓黨風廉政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敢說敢做,樹立良好的政治風氣。
(作者:小米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