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周一我們所分析的:“量能的萎縮不能掩飾市場情緒的謹慎。因此對于本周的市場,我們保持相對謹慎態度。畢竟新的申購制度對于市場的波動的延后是需要時間消化了,17日盤中國債3天期回購利率的飆升,已經流露出資金面泛起了波瀾。”周二兩市高開后震蕩回落如期釋放風險,收盤四大指數均成功回補早盤缺口,尤其是創業板回落明顯,這其中主要是以題材股為主的結構近期累積的獲利籌碼出現松動,至于說其他引發調整的原因---- 本周五期指交割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而新股發行方面,首批這28家依然沿用老辦法,預計將凍結近1萬億的資金,這對市場資金面的壓力明顯增加。這些因素只是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幅度。
從近期市場運行的態勢來看,我想投資者需要有一個思維的轉變:從起初的非理性發展到反彈修復的認知后,隨著部分個股已經創出歷史高點,部分主力資金參與市場的節奏已經恢復到相當活躍的水平,這在量能上也體現的較為明顯:相比9月份,10月份市場的成交量明顯放大,而進入11月份又是一個不同的量級,因此在短期指數面臨7月份套牢盤壓力的格局下,短期量能的釋放非常有必要,當然,這個過程中多空雙方的拉鋸是較為合理的,因此對于投資者,更應該看到個股在這個階段中形成的機 會,畢竟我們不是靠指數賺錢的,個股運行節奏的把握才是重點---指數震蕩中個股的結構性行情將持續演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