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掛職如何應"變"? 珍惜機會在新崗位有所作為
干部掛職交流,是提高干部綜合素質特別是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也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之間交流合作,加強和推動某些方面的工作,給地方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近年來,隨著干部培養交流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干部掛職的力度逐漸加大,掛職形式也日益豐富。
對干部個人而言,掛職意味著在新的單位、新的崗位開展工作,角色定位、溝通方式、干事動力都將發生變化。面對改變和挑戰,掛職干部該如何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有所作為?對接收單位而言,掛職干部是一筆寶貴財富,如何完善制度、用好這些干部?這些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思考的。本報記者采訪幾位掛職干部,通過他們的故事,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人民網-人民日報)
目前掛職干部主要有四種基本類型。第一種是干部“下掛”,即上級機關干部到下級機關掛職,比較典型的是通常所謂的基層鍛煉。干部“下掛”也是干部掛職鍛煉中數量眾多、最為主要的一種形式。第二種是干部“上掛”,即下級機關干部到上級機關乃至中央國家機關掛職。第三種是干部“平掛”,是指國家機關各部門之間、各對口省市之間,互派干部或單向掛職的一種干部交流形式。第四種是“行業交叉掛職”,即不同行業之間干部的掛職,最常見的是國有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掛職。“干部不是單純來鍍金的。” 掛職干部既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性地干好本職工作,更要團結好同事,管好用好下屬。“團結不是和稀泥,既要注意工作方法,又要堅持原則、守住底線,不能覺得自己是掛職干部就不敢動真碰硬。”
(文:力力在現)